先来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本科某工科985的社科专业,三跨考生
初试政治68英语78专一126专二127
关于择校和跨考
选择考研目标学校,我个人的态度是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考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不容易的,为什么不勇敢地挑战自己心仪的学校呢?在备考过程中,我时不时就因为压力太大、任务没有完成、成绩没有进步这些事情搞得情绪崩溃,每当这种时候,我只要想到交大在上海等着我,我就又能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而且,我作为一个跨考生,在17年5月份之前,是完全没有任何新传基础的(大部分理论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学习完全是从零开始。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过于担心,不要觉得自己跨考就会比本专业的人有很大的劣势。交大是很欢迎跨考的,新传也是考研众多专业中跨考比例最高的专业之一。我复试的时候,发现一起复试的人里面三分之二都是跨考生。
初试备考
政治:
我政治考的不太好,没有上70分,主要是复习时间太晚了,很多基础知识都没有记清楚,而且没有摸清楚出题的类型。我大概7月开始随意地每天看一小时肖秀荣视频,做几十道选择题,10月份才开始正式准备政治,12月才开始背肖四肖八。这个时间真的晚了,我觉得合理的时间应该是至少9月份开始二刷肖秀荣1000题,十一月底开始准备背大题。不过如果真的来不及,至少也不要比我的复习时间还晚……
我的时间安排:
七月看视频1000题
十月错题整理二刷1000题
十一月疯狂刷选择题错题整理第二遍
十二月刷选择题背肖四肖八
另一个方面,我错误估计了考研政治的题目类型。我当时双十一双十二把淘宝上所有能买到的政治模拟题都买回来了,狂刷选择题,里面的选择题(包括肖四肖八)成功误导了我对于选择题的概念。我以为选择题会考比较抽象或者很概念性的题目,结果考场上一看真题考了特别细致的知识点和热点,我完全不知道,只好全选,心里好崩溃。结果看到后面的大题,发现背的肖四肖八全都出现在题干上了,心更凉了。我全部大题都是乱写的,凑不够字数就把题干上的内容改写一下写到试卷上。考研结束的第二天,我上网搜考研政治答案,发现很多人都在说“肖老师押题太准了”“考研政治难度不高”我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复杂……
如果要我总结考研政治的经验,我只能说:早复习,多看热点,多刷题;但是心态要放稳,大家都刷肖秀荣,我不会的,其他人也一样不会。
英语:
英语我本来是期望自己能上80分的,结果差一点点,可惜!关于英语复习,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开恋恋有词的视频,非常有趣,可以说朱伟老师带领我从啥也不懂走进了考研英语。不过,虽然恋恋有词我很喜欢,但是里面的词汇量是不足以应付考试的,我英语成绩提高的主要帮手是新东方那本五千多单词的绿皮书。我哭着啃了三遍,基本上阅读AB加起来不会扣超过4分。18年我阅读理解只错了1题,新题型全对。另外一个我觉得实用的方法是七月份开始啃真题。啃一份真题要花4~5天左右,day1做题,day2看真题视频讲解,day3~day4翻译考研英语真题阅读理解,day5研究作文和翻译。每天下午的两点半到五点半点是雷打不动属于英语的时间,后期十一月中旬之后我才减少了英语的时间,挪去给专业课了。
英语时间安排如下:
三月恋练有词阅读理解练习
六月同上新东方绿皮第一轮
七月97-02真题
八月03-08真题
九月09-12真题新东方绿皮第二轮
十月13-15真题写作两天一篇完形填空练习
十一月新东方绿皮第三轮写作每天一篇97-15年阅读理解第二轮完形填空练习
十二月16-17真题新题型+完形填空保持手感
*完形填空我推荐陈笠老师的视频,讲解详细有逻辑;阅读理解我主要看了章晋林老师和唐迟老师的视频,他们对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英语作文我用的是王江涛老师和韦林的作文书,自己总结模板。
分享一下我在英语考场上发生的情况:今年的新题型相对于16、17年难了不少,我花了二十分钟来做新题型(以往练习我只用不到十分钟),导致我后面翻译和完形填空时间不够,最后完形填空是在五分钟之内乱填的。实在是很可惜,因为我为完形填空练习了很久,基本上可以控制在只扣一两分的水平(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来做),谁知道考研现场居然干出了乱填的事情。我当时考完英语就哭了,发短信给我妈妈说应该考砸了,长这么大考试第一次没有写完乱填的答案。好在分数最后没有很难看,我长舒了一口气。
专业课:
专业课的备考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答题技巧,三是学界和业界的热点。
首先,所谓基础知识,就是交大给出的八本参考书和评论写作知识。
参考书我认为重要程度排序为:传播学原理(重点!)>人际传播学>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全能记者
我把这几本参考书都整理了电子笔记,尤其是把不太容易掌握重点的新闻实务结合以往考点、按照专题把传播学原理结合考点都整理了笔记。
这些基础知识是新传考研最根本的东西,也许题目不会直接涉及到,但是背后一定蕴含相关的内容。虽然交大出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喜欢考热点,但是给出的参考书谁敢不看吗……跨考生一定要在这个方面下足功夫,不说传播学原理可以倒背如流,至少也要做到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写出几点内容。我从五月底开始正式学习专业课,到十二月底考试前,传播学原理背了十遍,人际传播学背了七遍,新闻业务背了五遍。
交大两门专业课都考新闻评论,分量非常重。作为跨考生,我已经三四年没有正式写过评论了,上一次写还是高中的时候。因此,我从七月份开始跟着各大公众号练习评论,每周一篇,从来没有中断过。“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不动笔的借口。”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主要是跟着考研公众号的每周新闻评论题目进行练习,十月份的时候买了十次评论修改,看着自己从一开始三十多分(满分五十)到可以写出优秀范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二,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技巧,必须重视。交大喜欢出很简洁的题目,例如“结合实例论述沉默的螺旋”、“结合实例论述媒介融合”,看到这样的题目如果只是傻傻地把书本上相关的知识堆砌上去,最多再补几个例子的话,就死定了!越简洁的题目越考验考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如何回答这些题目就需要我们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技巧方面,我主要是蹭着拖鞋哥公众号里面的朵姐专栏来学习。很多公众号都会有真题练习推送,里面会给出各个学校的真题和比较高分的答案。我都会自己先写一遍答案,对着高分答案进行修改,并且会把我认为很棒的答案记录下来。尤其是那些题目长得跟交大出题类型很像的外校真题,我都会进行专题整理,把回答要点记录下来。
另外,交大真题非常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出题风格发生了变化,但是真题还是根本。交大历年学硕专硕的每一道题目我都练习了三遍,所以当我在考场上看到连续考了三年的“论述媒介融合”这道题目的时候,我真的都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写答案了。
最后,热点现在也是交大喜欢考察的内容。不仅包括新闻业务里35分的填空题,也包括整个命题的趋势。
我把17年每个月的热点解析都做了笔记和分析,这种分析热点的思维对考试有很大帮助。比如结合红黄蓝案分析后真相时代、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不仅能够学习这些知识点,而且学会了梳理热点。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也会推出每月每周的热点推送,可以日常关注一下。
推荐几个我常用的公众号给大家:爱传播、拖鞋哥新传考研、考新闻、新传真经、传播学考研必读、新传考研猫、传新考研、木铎考研、觅游新传考研(属于考研辅导类,经常会有公益的讲座课程,大家可以听一听)。另外像传媒志、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36氪、刺猬公社、沸腾、团结湖参考、新闻与传播、全球传媒学刊、少华读书这些虽然不属于考研但是对考研有帮助的公众号也可以空闲时间看看。
附上我的专业课时间安排和一日时间安排:
五月参考书过一遍(非常不过脑)
六月传播学原理第一遍(记不住)
七月传播学原理笔记整理
八月人际传播学笔记、新闻实务笔记整理
九月背笔记
十月重新整理新闻实务笔记做传播学专题整理笔记历年真题练习
十一月背笔记刷真题专题整理
十二月狂背笔记狂背真题答案狂背热点(整理一份交大热点填空)
考前三天练习各校真题放松心情
我的每日时间安排(中后期):
8:00-11:30背专业课(周四写评论)
12:30-1:00英语完形填空
13:00-13:30英语作文一篇
14:30-17:30英语真题
18:30-20:00政治选择题
20:00-21:45背政治大题
22:00-23:00英语单词
23:45-00:45背专业课
复试备考
交大复试总分200分,分数不高,而且往往给分是阶梯状的,高分梯队和低分梯队分差达几十分,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初试成绩高的复试成绩也不会很低(也有个别例外)。其中100分的笔试,20分英语听力,80分面试。
笔试比较看重研究方法,很多年都考了研究方法。题量不大但是结合热点的趋势非常明显,不能死读书,一定要多看多想,关注学界业界热点。比如两会、奥运会、某些刷屏事件、社会热点事件都是关注对象。
听力就很随缘了,声音很模糊,进行过加噪处理,题目有一部分是11-13年的六级听力。
面试是最重要的,老师们比较喜欢问研究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统计知识、传统理论的新应用(议程设置!)等,最好准备好简历。回答的内容是其次,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自信而又不自负的态度,仪态要保持好。我当时被问了一堆统计学的问题,根本不会回答,老老实实说“不知道”。但是最后我的复试分数也有182,出乎了我的意料。
补充一点,交大是比较看重本科和初试成绩的,所以大家尽量初试成绩要考高一点。但并不是说本科不太好或者初试擦线进复试就没有逆袭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有实力,这些都不会是阻碍你实现梦想的绊脚石。每年都有二本三跨考进交大的人。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中途换过考研专业,5月底才开始准备考研的跨考生,我无论是备考还是初试复试,一直都是很不自信,处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要崩溃的状态。经常性背书背到流眼泪,考试状态也不算好,初试的很多题目都是心里没底凭感觉写的,复试被老师打断回答被怼……不过好在最后成绩还是如我所愿。
考研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但是考研绝对不会辜负自己用掉的纸和笔。我相信认真生活的人,也会被生活善待。